2)第二八五章 学艺不精(第四更)_寒门状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太太离开,周氏长长地松了口气,回到药铺第一件事情便是对惠娘表达感激之情,要不是惠娘,她跟儿子就要分隔两地,年底还得跟宁化本地的大户小姐订婚。

  周氏认为,儿子是她一手培养出来的,当初李氏选择六郎读书。便证明她的眼光错得离谱,哪里有现在半道出来摘桃子的?周氏想的是,无论沈溪将来有什么人生大事,都应该由她这个母亲来规划。毋须别人代劳。

  ……

  ……

  从七月开始,沈溪的学业骤然紧张起来,他要为来年的岁试和乡试备考。

  岁试没什么,秀才升附生,附生升增生,增生升廪生。皆由岁考升级而来。但凡一省新提学到任后,第一年便会组织岁试,一方面是确定各县廪生、增生和附生名额,另一个目的则是为乡试选拔考生。

  按照规定,岁试按成绩共分为六等,其中列一、二等者,自动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为科举生员。

  乡试作为明朝科举制度的第二级正式考试,系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以及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

  在考试内容上,乡试比起院试又增加了许多项目。

  四书文和五经文仍旧为必考科目,同时加试论,诰、表、内、科判语,及经、史、策议论文。

  这其中很多内容,都是沈溪之前学习中甚少涉及的,有的还需要从头开始学。

  明朝的乡试,分为三场,每场三天。

  因为乡试考生人多,考期长,所作的文章多,考官不能一一审阅,以第一场考试中三道四书文为成绩的判断标准,会出现其余文章“苟简滥劣,至于全无典故,不知平仄者,亦皆中式”的情况。

  所以沈溪备考的重点,仍旧是在《四书》《五经》上。

  七月十二,沈溪在闷头学习几天后,感觉不得要领,这天苏通来请沈溪出去参加文会。

  来年就是乡试年,城中秀才相约为伴来年一同参加乡试,盛夏过去之后,城中的文会逐渐增多。

  这也是沈溪中秀才后第一次参加城中文会。

  在家中闷得久了,出来走走沈溪一时间竟然不怎么适应外面的喧哗热闹。等到了约定地点,苏通正在与人对弈,围观的人不少,看情形苏通与对弈之人在盘面上旗鼓相当,但因苏通一步不慎陷入被动之中,正有大片局面丢失,败局已现。

  与苏通对弈之人,二十岁许,神色颇为适然,仿佛棋面上的得失无关紧要,这是一种泰山崩于眼前而不变色的雍容气度。

  沈溪心底里暗自揣测,这是哪家的公子?

  “哎呀,沈老弟来了,在下忘了迎接,真是罪过罪过。”

  苏通见到沈

  请收藏:https://m.bii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