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鼓胀_余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灵枢胀论云。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水胀云。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

  五脏六腑。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脾胀者。善哕。四肢烦。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小肠胀者。少腹胀。引腰而痛。膀胱胀者。小腹满而气癃。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凡此诸胀。其道在一。明知逆顺。针数不失。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

  按诸胀统言无问虚实。工在疾泻。次云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二说相左。其义何居。原夫诸胀之因。良由卫气僭逆。故宜疾泻以下其气。气下则胀消矣。卫为水谷之悍气。常行脉外。不能入于脉。今以僭逆过甚。乃并居营分而入于脉。则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肉间。则为肤胀。故昭揭于脏腑诸胀之前。且言凡此诸胀。其道在一。故其治。总不越针三里以疾泻之也。明知逆顺者。知胃逆之甚与不甚也。针数不失者。随近远之一下三下也。素问云。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其有时复发者。何也。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气聚于腹也。胃脉实则胀。脾气实则腹胀。泾溲不利。浊气在上。则生胀。中满者。泻之于内。下之则胀已。(论实证。)饮食起居失节。入五脏则腹满闭塞。(论虚证。)腹满胀。支鬲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太阴之厥。则腹满胀。后不利。不饮食。食则呕。不得卧。胃中寒则胀满。脏寒生满病。

  胃风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胀。(论寒证。)热胜则肿。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论热证。)

  丹溪曰。单腹胀。乃脾虚之甚。必用大剂参、术。佐陈皮、茯苓、苍术、浓朴之类。或曰。

  腹已胀矣。反用参、术何耶。曰。乃内经塞因塞用之法。正气虚而不能营运。浊气滞塞于中。今扶助正气。使之自然健运。邪无所留。而胀消矣。

  盛启东云。凡下气虚乏。中焦气壅。欲散满则恐虚其下。欲补下则满甚于中。况

  请收藏:https://m.bqu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