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三章三杰之帅_大明鹰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锦虽然心中焦急,只是这种场合,没有太监说话的份,就在此时,只见一个小太监在门口张望,似是有什么事情要禀报,却又不敢进来。他忙快步出龗去问道:“有何事?”

  那小太监道:“回黄老公公,今有杨大司马连夜上本,小的不敢进去惊扰圣驾,可又怕耽误了军情,这本章到底是送还是不送,小的实在是拿不定主意啊。”

  黄锦大喜道:“本章何在?拿来给我。”

  这杨大司马,便是指兵部尚书杨博。他是山西蒲州人,属于晋商一脉。大明朝文人喜谈兵事,此公更是堪称是文人圈子里的兵家奇才,嘉靖八年中进士,做过兵部武库主事,提学副使、参政、甘肃巡抚、蓟辽总督。他久在边庭,与俺答汗、库腾汗真刀真枪打了大小战斗无数,始终未落下风,堪称大明朝一根架海金梁。

  杨博本来因父丧,去岁回乡丁忧,因边事紧急,不等三年(实际为二十七个月)孝满,特旨招回京中理事。其人在军事上的见解,于当今大明朝几不做第二人想。

  而对黄锦来说,更重要的是,这位杨大司马是晋商!而当初被严鸿宰掉的那位郑国器,他娘也是晋商顾家的小姐,彼此之间同气连枝,有亲属关系。

  严鸿干掉了杨博的晚辈,想来杨博对他也不会有好看法,这份奏折能是为救严鸿而上么?而在军事战争方面,杨博又是当之无愧的专家,他的话。必然有一锤定音的效果。有他这份奏章。这几位阁老出兵之事。多半会搁浅!

  黄锦喜孜孜的拿着奏折返回宫中,对嘉靖道:“启奏陛龗下,今有兵部杨司马连夜上本,老奴恐贻误军情,不敢延误,特呈与陛龗下。”

  嘉靖点头道:“念吧,朕倒要听听杨卿是个什么见解?”

  黄锦闻听,忙展开奏折,借着灯光逐句念来。只是越念额头上汗水越多,越念脸色却是越难看。而徐阶最初听到杨司马的名字,神色也是微微一变。可一听到奏折内容,脸色却又迅速回转平静,不动声色地听着。

  原来,杨博这奏折写的很清楚。他先分析了蒙古人的战略,认为这是典型的内外勾结,侵犯大明的战略图谋。按他分析,如果济南暴乱成功,被白莲教匪抢占武库。裹挟灾民,此时乱兵人数恐不下一二十万。再加上鞑虏铁骑,必然使得山东各城人人自危,难以保全。真要到这种境地,朝廷不得不发大批边军剿乱,库腾汗此时正好趁机南侵。甚至俺答汗也会插一脚来捡便宜。

  只是如今情形有变,而蒙古人却不知变通,还秉承这种战略,在杨博看来,这就是自寻死路。要知明朝时,通讯不便,信鸽这种东西,短程还行,长程传递信息,根本靠不住。库腾汗多半不知龗道山东方面情势有变,才会按既定方针调度,这便是

  请收藏:https://m.bqu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