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9章 魏博牙兵_重生之大唐中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博,魏州。

  魏州也叫大名府。

  实际上唐朝并没有大名府,之所以魏州被称为大名府,是魏博节度使田悦僭改魏州大名府为大名府,唐朝中央是不承认的,所以外面依然叫魏州为魏州。

  而大名府,只是魏博自己的人对魏州的称呼。

  牙兵之名出于“牙旗”这个词汇,古代大将出镇,例建牙旗,仗节而行,因而官署称牙(也就是衙)。唐朝节度使出镇,例赐双旌双节,所以任官节度使也被称为“建节”,于是便也援古例称官署为牙,称所树之旗为牙旗,称所居之城为牙城,所居之家为牙宅,称所亲之将为牙将,卫队为牙队,而节度使直属的私兵则被称为牙兵。

  这就是牙兵的由来,说白了牙兵就是节度使的私兵。

  按理说,牙兵作为节度使的私兵和亲军,对节度使忠心耿耿的,但是,身为朝廷任命的节度使不把皇帝和长安朝廷当一回事,牙兵也就凭借自己强悍的武力值日渐骄悍,也不把节度使当一回事。

  魏博的牙兵更是如此,回顾魏博镇的历史,节度使或留后田弘正、史宪诚、何全暤、乐从训、乐彦祯都是被部下叛军所杀或所逼迫退位,所以当时有个说法:

  长安天子,魏府牙军。

  而之所以魏博牙兵厉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从唐代宗宝应二年到现在这130多年时间内,魏博牙兵,实际上是以世袭状态存在的。

  意思就是,魏博牙兵都是父子兄弟代代相传,彼此子女互相通婚,在十几年后,便结成了“父子相袭,亲党胶固”的关系,几乎没有外人加入,这自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节度使也只能“丰其衣粮,动要姑息”。

  罗弘信此人就是魏博牙兵出身,其曾祖父罗秀、祖父罗珍、父亲罗让都是魏博军校,罗弘信年少的时候便进入了魏博牙兵。

  魏博牙兵势力庞大,骄横无比,强取豪夺,违犯法令,官员不能制止。牙兵还经常发动兵变,驱逐、杀死节度使。史宪诚、何全皞、韩君雄、乐彦祯等人都是由牙兵推立的。

  罗弘信哪里不知道牙兵的危害,但是他需要牙兵去抑制其他各州的州兵和镇兵,根本不敢乱动。

  历史上罗弘信之子倒是借朱温之手,除掉了魏博牙兵,但魏博也因此一阕不振,最后魏博沦为宣武附庸。

  不过罗弘信也在另辟蹊径,自己招兵买马,不经过牙兵之手。攻打横海的三万大军就有两万是罗弘信自己重新招募的私兵,而不是魏博牙兵。

  罗弘信出自牙兵,而又防备牙兵,自然就引起了一众牙兵的不满。

  特别是之前,罗弘信没有跟一众牙将们商量就投靠朱温,导致现在朝廷大军压境,誓有一举铲平魏博的意思。

  相州被占,禁军骑兵在魏博腹地肆意驰骋,三万横海军毕竟博州,一时间整个魏

  请收藏:https://m.bqu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