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3章 新的开始(二更)_重生之大唐中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妾身知道了!”

  见李晔态度这么坚决,刘晨妍即便不舍,也只能听从李晔的决定。

  虽然李晔没有说要立太子,可既然对方说了其长子李佑是未来的储君,那就说明成为太子的机会很大。

  刘晨妍自然希望自己的皇子可以成为未来的帝皇,所以想通后,也就不再反对。

  “陛下,不知佑儿是单独请老师教导,还是?”刘晨妍问道。

  “不单独请了,就在崇文馆即可,不过得跟宗室子弟学习的地方分开。”李晔说道。

  崇文馆最早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加强对太子的教育,唐太宗设崇贤馆,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生,为太子提供政治咨询,充当顾问。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为了避太子李贤名讳,改崇贤馆为崇文馆。

  崇文馆生二十人,以皇族中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

  缌麻、大功指的是五服中的两服。缌麻是五服中最轻的一种,高祖父系亲属、母系亲属均列入缌麻亲中。大功亲指的是祖父系亲属。崇文馆有学生20人,皇族中须缌麻亲以上,皇太后、皇后中要大功亲以上才有资格进入崇文馆。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以及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有进入崇文馆学习的资格,是典型的贵族中的贵族学校。

  除了崇文馆,还有个弘文馆。

  两馆是大唐真正的贵族学校,在唐玄宗时期,都只招京官子弟。

  安史之乱后,世家贵族出身的优势受到打击,两馆便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开始荒废。

  李晔重启崇文馆是为了给长安的那些宗室子弟一个读书的地方,之前的宗室都是被圈养的一群猪猡,一辈子都在十六王宅、百孙院这些地方,这是唐玄宗为了防止皇子作乱而搞出来的奇葩制度。

  这种圈养的皇子如何能担起大任?这就导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皇帝昏庸之人很多,进一步加剧了唐朝的衰落。

  说起来,论对皇子以及宗室的教育,唐朝还真不如清朝。

  严格来说,清朝皇子的教育制度堪称中国历朝历代最狠的,一年只休息春节、端午、中秋、皇帝生日和本人生日五天。

  那唐朝来说,就说李儇,这一对比就是差距。

  这也是李晔为什么要把皇子的教育提上日程。

  当然他不会像清朝那么狠,但也不能太宽松,而且他不仅打算让皇子如崇文馆,还会让未成年的公主进入崇文馆。

  甚至,李晔还打算从长安书院、山南书院中引进一部分寒门子弟进入崇文馆或者弘文馆。

  不过这些都不能操之过急,不然阻力甚大,得一步一步来。

  对于让皇子入崇文馆读书一事,李晔没有刻意让人保密,毕竟除了几位适龄的皇子和公主外,还要从其他宗室的选

  请收藏:https://m.bqu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