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章 南宋有变_狙击南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鞠躬拜谢大盟厚礼,还有几位兄弟的小赏赠票,也一并谢过。)

  东京“牵羊大典”结束当日,兴元朝使节、康王赵构吐血卧床,一病不起。已获自由的韦太妃与邢妃,日夜侍奉于榻前,以泪洗面。生离死别五载,母子夫妻重聚,本应共享天伦,不曾想却成这般模样,怎不令二妃悲痛欲绝。

  赵构出使之前,突发“旧疾”,呕血卧床,这事在兴元朝闹出的动静不小,狄烈当然也是知道的。一国使节在本势力范围内突罹疾患,当然得要引起高度重视。狄烈当即派出医侍诊治,得到的诊断结果,是“重疾未愈,鞍马劳顿,神智受激,五内失衡,旧创复发,根元大损。”

  看到这样的诊断结果,狄烈摇头失笑——如果说,赵构出使之前,那场突出其来的、类似食物中毒的症状,被兴元朝太医宣称是所谓的“旧疾”,用以掩盖赵栩的阴谋手段的话,而这一次的“旧创复发”,可就是实打实的了。

  赵构的身体素质的确是很不错的,在靖康元年,出使金营为质时,就曾以骑射之姿,令金人刮目相看,甚至因此而赢得了换质逃生的机会。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赵构更是活到了历代帝王中罕有的八十余岁年纪,当真是“老而不死谓之贼”的典范。

  而在这一时空中,赵构却生生是被伤到了元气根本——无论有着怎样良好的身体素质。在严重食物中毒,险死还生之后,短短三日之内,立即踏上远途旅程,这简直是在拿生命做赌注,消耗自家寿元。但赵九也是没办法啊!都是被赵七逼的……

  赵构卧病,太上龙殡之事,多交由副使秦桧操办。对于龙殡安葬于何处,赵梃曾代表天枢与故宋皇子的双重身份,探视九兄。提议应遵祖制。将父皇安葬于巩县帝陵。

  赵梃这个提议,还是相当合乎规制的。巩县位于郑州与洛阳之间,南望嵩山,北临黄河。洛水自西向东蜿蜒而来。这里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山高水来“的吉祥之地。北宋一共有九个皇帝。除徽宗与钦宗父子两个倒霉蛋之外,其余七个皇帝都葬在这里,加上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陵墓。巩县皇陵素有“七帝八陵”之称。将太上葬于祖陵,合情合理。

  但赵构却坚决否决,一边将邢妃递来的汤药碗推开,一边语气激愤道:“二十三弟,你睁大眼睛看看,京畿、河南,如今是谁家的天下?将太上的龙殡葬于他国之祖陵,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若非实施难度太大,为兄甚至想将历代先皇陵寝一并起出,迁往江南……”

  赵构说得急了,一口气接不上,又是一阵急咳。邢妃慌忙以手抚其背,又递过丝巾。赵构以丝巾掩口,咳得越发剧烈,眼睛流露出一丝痛苦郁愤之色。

  邢妃带着心疼的目光看了看丈夫,

  请收藏:https://m.bqu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