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九章 以战促和_狙击南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狄烈交给曹吉的帛卷,是一份和议书。

  在这个时代,胜利者向失败者递交和议书,丝毫不足为奇。

  夏国元德元年(1119年),宋熙河经略使刘法军深入夏都城兴州、灵州腹心地区,夏国主李乾顺命晋王察哥率步骑万余人迎战,夏军奋勇力敌,全歼刘法所部,宋军死伤数万。夏军乘胜攻破宋统安城,进围震武城。元德元年六月,李乾顺在对宋作战大获全胜的情况下,以宗主国辽国的名义向宋朝请和,宋朝被迫接受与夏议和。当然,增加岁币的代价是少不了的了。

  金国就更不用说了,靖康元年第一次南略时,完颜宗望的东路军打到东京城下,一时未能破城而入,宋援兵已至,金孤军难挡。于是提请和议。宋国君臣在兵临城下的绝望之际,得知金人同意和议,如闻仙音。那金银财帛、马料米粮流水价向金营中送,唯恐入侵者人饿马瘦,没力气撤军。最后还被迫是的,又一次被迫,答应割让太原、中山、真定三府。至于钦宗这可怜娃后来又反悔不干,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和议书,由失败者递交,那是无奈的乞求,便如之前宋对金所做的那样;但若由胜利者提请,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我暂时不想揍你了,付出足够的代价,花钱消灾吧。

  狄烈这份和议书,彻头彻尾充满着这种“花钱消灾”的劝诱。

  和议书内容大致如下:

  一、两军罢兵,天诛军退回宋境;二、天诛军将银州交还夏国。以示和好诚意;三、夏国“赐”天诛军钱百万贯、河曲健马千匹、牦牛(党项人多养牦牛)二千头、米五万斛、驼二百峰;四、天诛军与夏国于银州城外设榷场,互市互易;五、夏军俘虏四千余人,可入宋境,亦可遣返……洋洋洒洒,列举了十余条。

  曹吉看了惊喜不已,这些条件,居然不算过份,从某一方面来说,甚至可以算得上优惠。

  狄烈打这一场仗的目的,本就是震慑夏国。让这个好扩张、好占便宜的国家明白。在它的东南面崛起的新邻居,与金国一样不好惹。没事别动坏心眼,想搞点什么小动作前,先掂量掂量。看看自己能否承受得了报复的怒火。

  天诛军的目标。始终是金国。对西夏。敲打一番就可以了,没必要将战火烧大。所以,天诛军退回宋境。是必然选择。

  至于交还银州,狄烈是出于多重考虑。

  天诛军占领银州,有什么好处呢?占领一个盐矿?为晋宁军多取得一个据点?天诛军多一座可有可无的城池?

  坏处呢?光凭晋宁军肯定守不住银州,这样的边境重地,天诛军最少要放一个**旅,生生扯去一大块兵力;这还没完,夏国肯定不会放弃这起家之地。别说是李乾顺这样的拓疆君主,便是夏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君王,都

  请收藏:https://m.bqu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