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_寒门状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在学术思想上便有了一定的发言权,不再如以前屁都不是,说出一句话都怕丢了功名或者背人盯上而影响科举仕途。

  沈溪直接道:“在下以为,格物在于,立明本心,为善去恶,知行合一。”

  在场许多人面面相觑,沈溪的话,可不是普通人能听懂的。

  连谢丕也好奇地问道:“沈翰林不知可否详细阐述一番?”

  沈溪心想,可真是为难人啊,本来他不想过早阐述心学的思想,因为他现在在儒学界尚未站稳脚跟,要等他著书立传后,有了名气,才好去提出一些新的理论思想,历史上的王守仁便是这么做的,若现在就提出一些“谬论”,根本不能为世人接受。

  沈溪现在,就好似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

  水浅,可以继续往前走几步,若水深,退回来也可,但一定不能走得太急,免得陷入湍流而不能自拔。

  沈溪可不敢直接否认朱熹的理学,而是要用眼前这些人的脑子,去思索和探讨理学中一些不合理的问题。

  引发思考,是转嫁矛盾的最佳方式。

  “诸位若问在下为何会有此念,全在于天理自在人心,诸位以为然否?”

  沈溪问出问题,让在场之人来回答。

  问的是“天理自在人心”,这观点听起来好似没什么错误,就连朱熹说的格物致知,也是要用心、用思想去格物,而不是用嘴或者身体。

  “然也。”在场之人纷纷点头。

  沈溪得到这个答案,其实就可以引申开来说,因为在这个时代,“心学”尚未最后定型,沈溪所提出的乃是一家之言,同时也是能引发儒学界思考的一个问题,用心去格物的结果,是格到穷尽更重要,还是回归本心最要紧。

  朱熹的程朱理学其实并没有错,但只是因为思维的局限性,令理学出现一定的漏洞。

  若是让后世的科学家去探讨这个问题,到底科学是用心想出来的,还是去穷尽探索出来的,那一定是不断探索而知,非要说用心,最多是回归本心后穷极一切来探索真理。

  其实二者本无区别,只是被心学混淆了概念。

  不能说王阳明是投机主义者,但至少他准确把握了理学的漏洞,将自己的理论发扬光大。

  沈溪继续道:“在下以为,格物之时,当回归于本心,心中无善无恶,勿以私心和物欲蒙蔽本心,先致良知,后格物,方能致知,作学问。”

  沈溪这次很聪明,他没有抨击朱熹的理论,只是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让大家去思考,这样到底有没有道理,若你们觉得不可取,那我不往下说就行了,若你们觉得有道理,我也不深究,这问题差不多就可以到此为止了。

  我的思想就是,要格物,先致良知,至于是否跟程朱理学相冲突,那是你自己思考的问题,你不能把你理解的观点强加到我

  请收藏:https://m.bii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