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三三六章 祸福难料_寒门状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沈溪亲自出来迎接梁储入内。

  “……本以为之厚你这一病,要卧榻多日。”梁储有意无意说了一句。

  这大概是对沈溪未来一段时间所做事情的一种提醒,既然称病休息,那就要做出点儿样子,不能有客人来你就出门来亮相,好像告诉别人你故意装病,要跟皇帝作对一样。

  沈溪微笑着解释:“在下不过是因为出征日久,身体太过疲惫,方向陛下请了几日病假,用来休息调养,倒也不是病到卧榻不起的地步。”

  梁储点了点头,没将沈溪跟朱厚照产生隔阂的事情说明。

  二人到了沈溪书房,梁储发现原来沈溪正在整理文稿,很多稿件刚写好,墨迹未干,摆在一边晾着。

  沈溪指了指:“这不终于有闲暇,便将一些事情归纳汇总,整理出来,对鞑靼一战起始因由,中间具体细节到现在还没有形成书面性报告,回头怕是不少人想知晓。”

  梁储苦笑一下,明白沈溪并不是想出风头,把这些书稿留给史官,而是对朝廷上下有个交待。

  诸如沈溪因何要对鞑靼用兵,带兵进入草原后发生了什么,跟鞑靼人作战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进行的,具体作战情况甚至一些特殊武器装备的使用,都需要详细说明,这也算是对天下人的释疑。

  梁储幽幽叹道:“做官做到你这个份儿上,真是不易。”

  这话倒是梁储的肺腑之言。

  换了别人,或许不理解沈溪,但梁储却不同,因为他看到的是沈溪的兢兢业业,也看到沈溪作为年轻人进入朝堂遭遇的一系列白眼,这些其实跟梁储当年的遭遇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引发共鸣。

  翰林体系中,文官所谓的历练实质就是煎熬,不知要过多少年才可能出头,其中多数人甚至熬不下去而选择外放为官,苦心等候只是为了跻身朝官高层,梁储看起来成功了,但想到自己于朝中面对很多事时的无奈,梁储又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请坐吧。”

  沈溪不想跟梁储探讨太过深入的问题,至于对方是否能理解,并不在他的考量范围之内,因为沈溪知道,就算梁储能力不错,谢迁还是无法将其做为接班人看待,问题就在于梁储跟他较为亲密的关系,会让谢迁对于未来局势产生某种担忧,宁可跳过梁储这个次辅直接栽培杨廷和。

  坐下来后,二人没有谈论当下朝事,倒是叙说起了家常。

  二人同为东宫讲官,说到一些过往的事情,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尤其说到南方士林时,二人更觉亲近,毕竟梁储是粤省人,而沈溪是闽省人,而沈溪当初又曾为梁储的恩师陈献章举行追思会,这又加深了一层关系。

  闲话过后,梁储颇为感慨:“之厚,你这休息的可真不是时候啊。”

  一句话便体现出梁储对沈溪当前遭遇的极大惋惜,甚至让沈溪

  请收藏:https://m.bii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