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58-659章 第三届哈维奖颁奖典礼 (一)_导演万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苏联电影人的处境,刚才还有说有笑的爱森斯坦,郁闷。

  “柯里昂先生,我们这些人如今的处境有些不妙,和几年之前,已经无法相比了。”爱森斯坦摸着他那肥硕的下巴,叹了一口气。

  “怎么回事,我之前听说你们的处境挺不错的呀,政府支持,民众也很欢迎,创作自由,我在欧洲的时候,欧洲电影人对你们苏联蒙太奇学派可很是推崇。”我看着爱森斯坦,笑道。

  爱森斯坦看着我,摇了摇头。:“柯里昂先生,你说得这些,都不错,但是从这一两年开始,情况就有些改变了。”

  爱森斯坦点燃了一支烟,吸了一口,道:“十月革命之后,苏联面临着极度贫困和混乱的局面,地域广大横跨欧亚,有几十个不同的民族,上百种语言,不同的宗教信仰,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的民众都是文盲。在这种情况之下,宣传思想和政策方针就成了苏维埃政权最迫切的任务,而其中最有效的,就是电影。所以,即便是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也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专门研究和培养人才的电影学校‘莫斯科电影学校’,列宁更是对电影极为看重,称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最重要。“

  “列宁的一系列的指示和针对电影的政策,使得从1920到五六年的时间里,苏联电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民众在精神领域得到了更为宽松地环境。艺术家的创造才能也得到了空前的发挥,这是我们苏联电影的黄金时代。但似乎现在不同了。”

  爱森斯坦使劲把手中的烟一口气抽完,然后把烟蒂摁灭在烟灰缸里。

  “柯里昂先生,自从斯大林上台之后,电影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我们不仅在拍片的题材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而且国内的政局变得有些动荡,上层之间产生了激烈地冲突,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电影人的日子已经大大不如以前了。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导演放下了手中地工作,剩下来的也都是苦苦坚持,今年一年,苏联的电影产量只不过是去年的三分之一。”

  “我之所以拍摄这部《十月》。就是来表达对列宁同志时代地那段美好时光。”

  爱森斯坦的声音很低,很沉,不停地摇头。

  “那你们有什么打算没有?”看着有些失意的爱森斯坦,我有些不忍起来。

  苏联的电影人。不管是爱森斯坦这帮人,就是那些后来者,几乎没有不受到来自高层政策地压制和迫害的。历史上,不管是爱森斯坦还是杜甫仁科。这帮人到最后,几乎都是在政府当局的压制之下不得不告别心爱地电影事业。

  面对着这种局面,苏联电影人有三个出路。一个就是被政府吸收。去拍那些言不由衷地死气沉沉地电影。一个是放下摄影机和电影告别,另外一个。就是离开苏联,

  请收藏:https://m.bqu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