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七十章 秦宫议定未来路,接着奏乐接着舞_我是赵括,人在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着魏无忌看了看在场诸人,随即继续说道:“反观赵国,趁韩、楚攻秦之后,诸国无力再战时而取燕国之地;趁五国攻赵无功而反之际,则取齐。皆是趁诸国无力出兵之时,而取诸国不好增援之地。是以一国敌一国,故尽占其地而得其利也。

  至今日,齐国既灭,赵国已雄霸北陆,我大秦虽有关中、巴蜀之富,若再不奋起直追,恐再不是如今赵国之对手矣。”

  “非不知其窘迫也,可,兵出何方焉?”秦王又问道。

  魏无忌继续笑道:“微臣以为:我大秦应调整东出之方向,放弃赵国一直虎视眈眈的中原地区,转而向东南楚国开刀!尤其应趁赵国尚未对齐国完成收拢之时,果断自巴蜀而出兵,重夺鄢郢之故地,并向东南继续推进,以期灭楚而与赵国形成南北对峙之势!”

  话已至此,蒙骜和司马错哪里还不知道这是秦王与魏无忌两人在唱着双簧,但事涉秦国国运,万不可有一丝的错漏,无论蒙骜或是司马错都不会轻易听服的。

  “敢问魏客卿,出兵中原赵军会阻,出兵楚国,赵国便会袖手旁观焉?客卿此计是为我大秦还是为了魏国焉?”蒙骜当即很不客气地质问道。

  此言一出,原本热闹的殿阁之中瞬间冷了好几度。

  闻言的魏无忌,却也不恼,反而胸有成竹地说道:“将军之虑不无道理。若说下臣全然不为魏国着想,则必以凉薄称之。故,下臣愿告知将军:此策既为魏国,更为秦国!

  如今两强对立之势已然明显,无论魏、韩、楚皆为两国之鱼肉,故下臣所为之魏国者,最多无非令魏国多苟延残喘几年而已。

  然于秦而言,若再一味图谋中原之地,则势必陷入泥潭不能自拔也。

  至于将军之问:出兵楚国,赵国会否出兵之言。下臣以为其因有三:

  其一,楚与秦接壤,而距赵之故地颇远,即便赵国灭齐之后有所接壤,然其主力战兵皆出于故地,若要襄助于楚,则必劳师远征,此于赵大不利也!

  其二,楚国境内,河流密布,山川起伏,利于步战而不利于赵军骑兵,尤其限制了赵军铁骑之发挥,故在楚战,不利于赵军施展。

  其三,如今齐国虽灭,然齐国乃大国也,拥城七十余座,其中各种势力更是盘根错节,赵国此事定忙于收拢齐国,难于分神他顾。即便赵国以河东、河内之兵西进牵制我军,我军依靠大河及函谷防线,当不至有失也。

  可若我军再次东出中原,不仅要面对赵军之无敌铁骑,一旦战败,更有被突破防线之危险。故言此时是我东出之最佳时机,而东出之处以南面楚国为上佳。”

  面对魏无忌的坦言相告,蒙骜和司马错也是颇感无奈,人家都明明白白告诉你了,他是为了魏国着想,但更是为秦国着想,那还能咋办

  请收藏:https://m.bqu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