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7章 倒春寒_宋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砰砰,砰砰,砰砰……”爆竹声连绵不绝,空气中飘满了硫磺的气味儿,新的一年转眼来到。

  青州城内大小衙门,照地方上的惯例,在腊月二十六这天就放了假,官印账册封存,正堂落锁。

  虽然朝廷规定,正月初十,所有官吏就必须回衙处理公务。但是,通常情况下,整个正月,衙门里都看不到几个人影儿。

  除非发生了外敌入侵,或者土匪叛乱,大小官员们通常要混到二月初三,才会重新把心思转回衙门里。而百姓们,除了有不共戴天之仇,也很少在正月打官司。

  可是今年,情况好像不太一样,才过了正月十六,京东东路经略安抚司衙门口,就停满了官车。上至转运使丁谓,下到各县前来送信的小吏,每个进出衙门的人,脸色都无比凝重。

  出大事了!

  凡是稍微有点儿眼光的人,看到这种情景,立刻就明白,接下来整个京东东路,恐怕都会面临一场巨大的风暴。

  而个别消息灵通者,还很快就弄清楚了具体“祸事”的轮廓。

  粮荒外加盐荒!

  一场突如其来的粮荒和盐荒,已经席卷了京东东路的每一座州城。

  从初六开市,到正月十五,总计不到十天功夫,市面上的米价,已经上浮了五次。

  如今,下面的各州治所,米价已经从年底的六十文一斗,上涨到了九十文。而青州城的米价,昨天正式突破了每斗一百文,正朝着一百二十文狂奔!

  至于盐价,更是涨得令人瞠目结舌。

  虽然大宋盐铁是官营,但是,官府却只管核定食盐产出份额和抽税标准。具体运输和销售,还是会交给各家豪商。

  而各家豪商,立春之后,就不约而同地宣布,粗盐短缺。在短短十天功夫,价格翻了一倍半!

  这可是京东东路近二十五年来,罕见的情况!

  京东东路虽然多山,粮食产出却基本能够自给自足。而临近京东东路的淮南东路,就是大宋最大的粗盐产地。

  除了二十五年前,大宋伐辽惨败,皇帝做驴车逃命那会儿,其他时间,粮价和盐价,在京东东路都一直比较稳定。

  纵使每年开春之后,青黄不接,会例行上浮,米价也很少出现超过一百文情况。

  至于盐价,更是常年稳定在每斤四十到六十文之间,超过七十文的情况十年难遇一次。每斤超过一百文,更是闻所未闻。(注:宋代物价很贵。粗盐正常价格要每斤三十七文左右。明代通常是每斤两文钱。)

  “恩相,请恕下官失礼!事情紧急,粮食和盐巴,是老百姓的定心丸,这个涨势继续下去,早晚会出大乱子!”整个京东东路,眼下最着急的人,恐怕就是转运使丁谓。进了经略安抚司衙门之后,就直奔王钦若的日常处理公务的二堂,隔着门窗低声汇报。

  也不怪他乱了方寸,转运使

  请收藏:https://m.bqu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