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振衣飞石(91)_生随死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数黑锅。

  眼看林党一家独大,他心灰意懒,干脆就乞骸骨回乡逍遥去了。

  排在最四位的,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蔡振。

  蔡振也是一位老大人了,身为九卿之一,历经四朝。

  他是谢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郎,殿试被皇帝点中头名时,只有二十二岁。当时在位的还是仁宗皇帝,想把他留给文帝,就搁在翰林院养了几年。

  偏偏这位和文帝不对付,自求外任多年,这也是一位出身大族的豪杰,千里当官只为爽,不贪污不受贿,连女色都没什么心思,一门心思搞建设,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一路上官声鹊起。

  文帝爱才,蔡振照样青云之上,后来被文帝召回京,叫他去当时最有前途的枢机处效命,他倒是也去了,不过,见天上书骂皇帝这不对那不对,骂得文帝头大如斗。

  后来文帝裁撤了枢机处,就把这个骂架的秧子丢去都察院了。

  物尽其用嘛!

  不过,很奇怪的是,在文帝朝后期,蔡振一反常态安静得很,常年借口足疾不理事,近乎神隐。

  排在最末位的,居然是黎王谢范!

  这个人选让谢茂惊讶极了。

  就算你们要找人凑数,也找一个正常一点的啊!这样不是显得太欺负皇帝智商了吗?

  内阁只进三个人,你们送五个名字来,必然要剔掉两个。头一个文老尚书明显凑数,最后一个黎王也明显凑数,这是逼得朕不得不取中间这三个?完全不给朕选择权?好歹你第五个弄个文臣吧?黎王他是宗室也罢了,朕还让他领着卫戍军呢,把他添在这名单里算怎么回事?

  “老尚书年纪大了,这样的国之瑰宝,朕还想留着他多镇几年呢。”

  文荣老尚书可谓是当代书圣,皇帝都恨不得把他供起来。真把他弄内阁熬更守夜夙夜辛劳,那还真是没弄对专业。

  谢茂一边说着,一边用朱笔把单学礼的名字圈出来。他不反对单学礼入阁。

  单学礼人品上没有太大的瑕疵,办事也还干练。他是林党,与同为林党的陈琦有共事的默契,然而,二人私底下却不怎么对付。陈琦会挑选这么一个人入阁,显然也是颇有深意。

  然后,他把黎洵的名字也圈了起来。

  黎洵也是有才华的,可惜跟错了老大,只能黯然下野。

  黎洵以前所在的齐党早已烟消云散,不过,他和吴善琏都是卢县人,同乡之间不可能不抱团。此次黎洵的名字能出现在廷推的名单上,大约也是吴善琏的手笔。

  然后,谢茂看了蔡振的名字一眼,撂了笔,说:“蔡老大人恁大火气,叫他好好养着足疾吧。”

  一副还在跟蔡振耿耿于怀的孩子气模样!

  当初谢茂杖毙都察院御史余标丽,被蔡振上折子骂得狗血淋头,谢茂火起来命羽林卫灌了蔡振一碗下火药,这件事至今还在坊间传得风生水起。

  请收藏:https://m.bqu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