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八章 圈地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喜之下说干就干,第一步必定是先要圈定未来置产的重点范围。

  因为俗话说,好钢要花在刀刃上嘛。

  再多的钱那也不能见什么房都要啊,投资总得有的放矢才行。

  于是洪衍武就买了张京城地图开始在上面画了起来。

  而他因前生既知道未来会如何演变,这一世又屡受父亲的启迪和教诲,那做出判断自然再明智不过了。

  最终定下的核心区域就在长安街以北,安定门往南,西至西单西四,东到东单东四这个范围之内。

  至于为什么这么圈?

  理由相当充分。

  首先就是因为这个范围里的房子最好。

  要知道,在城墙被拆之前,京城是呈“凸”字形的,分成内、外两部分。

  内城在北,平面呈东西较长的长方形。

  外城在南,亦称南城,东西各宽余内城五百米有余。

  而内城又分为三重,也可看作是三个同心圆。

  中心是紫禁城,第二重是皇城,第三层为围绕皇城的大城。

  过去人们常说“内九外七皇城四”,即内城九门、外城七门和皇城四门。

  说的虽然是城门,却也很好地概括了京城的轮廓。

  另外,传下来的老话儿又有“东富西贵”一说。

  这话的意思指的是,内城城西多是天潢贵胄的“府门儿”,内城城东多是官僚政客,巨贾富商的“宅门儿”。

  至于为什么会有“东富西贵”的现象产生呢?

  这是由京城昔日的布局决定的。

  一来,长安街是内城唯一直通东、西城的纬线。

  而它的中段却因皇城的存在而被封闭了。

  因此在清亡之前,京城东西的交通非常不便。

  必须往南绕行前三门,或往北绕行地安门外。

  明清两代一直如此。

  这就造成了同系一城,东西两边却相对隔膜的局面。

  二来,府门儿,即王府。

  里面住的,是爱新觉罗子弟中最上层的部分。

  他们的这些府第可以不受本旗地界限制,选择的都是环境较为安静和宏敞的地方,许多是依明朝的宅第改建。

  最标志性的例子,就是京城西北的什刹海周围与积水潭以南,这片京城最风光旖旎的地带,成了他们定居的首选之区。

  而像洪衍武外祖母家居住的“半亩园”,虽然在旗人堆儿里,已经算比较煊赫的府邸了。

  但仍在身份地位上与真正的亲王贝勒没法比。

  所以完颜氏才会住在城东,从地段上就彰显着地位的距差距。

  如果有谁再有心去查看一下统计数据,那就更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了。

  因为京城的清朝王府,在西城有十分之七,东城只有十分之三。

  而东城的十分之三中还包括一些蒙古王公的府第。

  这就足以说明,“西贵”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并非泛泛空谈。

  反正总而言之吧,洪衍武现在圈定的地方,那目标定的绝对的稳、准、狠啊。

  说白

  请收藏:https://m.bqu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