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四章 傻不傻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不光只限于洪衍武和陈力泉。

  “傻不傻啊?”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在这个时间段儿,它已经越来越频繁地成为当代人们所思考的问题。

  有时是对别人,有时又是对自身。

  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多。共和国在新的道路上坚持到现在,有些特殊的现象,尤其是经济现象,不可避免的开始干扰人们的生活。

  于是在这个时期里,惊叹号几乎凸显为人们最主要的情感体现。跟着数不尽的惶惑和疑问也就随之产生了。

  说白了吧,其实纯粹就是钱给闹的。工资永远不够使,好东西却愈来愈多。在收入和欲望不匹配中,人们自然会产生迷茫,进而也会失衡。

  说来也巧,作为这个问题最具代表性的标杆事件也是出自本年度的九月份。

  在这个时期,一个真正被别人叫做“傻子”的人大大的出名了。

  1981年9月5号的,安徽的芜湖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不虚传的傻子瓜子》的文章。

  随着这篇报道被多家报刊转载,不但年广九和他的瓜子随之名扬天下。由此引发的反响也堪称一场精神地震。

  因为年广九每包瓜子只赚一毛钱,许多人不敢相信报纸上写的会是真的,年广九居然就靠卖瓜子卖出了一个百万富翁。于是也就有了后面关于“傻子到底傻不傻”的大讨论。

  坦白的说,在此之前,年广九每卖了一包瓜子,就要多抓一把给客人,人家不要,还硬往人家身上揣的行为。尽管一直被大家说成是傻子,但其实这是再聪明不过的生意经了。

  就因为“薄利多销”这一条,年广九才拉开了与别家的差异性,他的回头客总比别家多,生意总比别家旺,赚的钱自然也比别家多。

  但千不该万不该,年广九却实在是不该在媒体上出这个风头。

  因为虽然这篇报道等于为他做了变相广告,使他借此加速了扩张,最后发展成了日销利润两万元的百人工厂,几乎把本地的国营瓜子逼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甚至盛名之下,就连外地人到芜湖出差都要慕名买两斤傻子瓜子尝尝。

  但于此同时,烈火烹油,这么大的名声也不是好受的,给他埋下了不小的祸根。

  想想看,这个年代连“万元户”都稀少的年代,你作为一个百万富翁。岂能不成为“枪打出头鸟”的首要目标?

  不知多少眼红的目光恨不得把你撕碎,巴望着看见你倒霉。

  在这个私营经济初步开放,其存在的意义只为了解决就业困境的年代,你居然敢把国营买卖给逼得如此狼狈不堪。又怎能让手握官印的老爷们不警惕,不痛恨?

  那么肯定要勒紧缰绳,让你知道知道自己是谁才行。

  所以极为讽刺的是,不懂韬光养晦、财不露白的年广九,虽然借此报道为自己正名,向别

  请收藏:https://m.bqu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