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二章 雁门关_轮回开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宋元祐九年春,辽帝耶律涅鲁古起大军二十万,南下雁门关伐宋,大宋天子元祐皇帝携段皇后率三十万禁军御驾亲征。

  丐帮也接到帮主令,集结了三万三袋以上弟子赶赴雁门关助战,只不过帮主并未与他们一路,言道他将在雁门关与兄弟们汇合。

  大理镇南王率五百护龙军北上助战,同时他给少林玄慈方丈去了一封信,令他广撒英雄帖,号召大宋武林群豪赶赴雁门关参战。

  在书信中,高鹏告知了玄慈,虚竹就是他与叶二娘的儿子,玄慈有把柄在高鹏手中,又感念高鹏大恩,一改少林寺独善其身的行事风格,亲率两千少林弟子,带着近万武林群豪往雁门关而去。

  这一战,大宋朝廷与武林可谓空前凝聚,上下一心,誓要保家卫国,抗击契丹蛮夷。

  ……

  雁门关两侧双峰夹峙,高耸入云,这关所以名为“雁门”,意思说鸿雁南飞之时,也须从双峰之间通过,以喻地势之险。

  雁门关作为千古雄关,自古以来都是易守难攻,南北两边都有关墙阻拦,关墙所在地势较高,进攻方基本都是呈仰攻状态,防守方则居高临下。

  雁门关上最大的防御据点,位于勾注山顶铁裹门外,铁裹门因石峡呈黑褐色而得名,为人工开凿关隘。

  关口上方宽阔,下方狭窄,形势险要,壁垒森严,东西宽约七丈,南北长约半里,关城门顶书刻雁门关三字,南门为天险门,北门为地利门。

  天险门上立一木制门楼,称“雁楼”,与雁门关北的烽火台遥遥相望。

  故而要攻破雁门关,必从天险门或地利门攻入,但此二门外那特殊的漏斗型地形,使得大军一旦进入这条半里长的道路,必然遭到三方夹击。

  除了前面城楼上的攻击外,左右城墙上也可攻击下方关口中的军队。

  说得直白一点,雁门关关口前的道路,它就是一条巷子,一条一开始很宽,越靠近城门越窄的巷子。

  可以想象一下,一旦大批人马从宽阔的巷口冲进去后,越往前越挤,到最后恐怕挤得连动都不能动弹,只能在里面站着挨打。

  正常情况要攻破此关,至少也得拥有十倍于守关方的兵马,日夜不停的换着班进攻,拿人命往里填,将守城方活活累垮,耗尽守城方的守城物资,这样还有可能攻破。

  否则,这座比虎牢关、潼关、函谷关还要难以攻克的雄关,根本就不可能被人攻破。

  当然,这是在双方军队战斗力、士气、战斗意志等各方面相当的情况下。

  可大宋多年来扬文抑武,军队久疏战阵,缺乏训练,士兵身体羸弱,开弓几次便两臂酸软,就算守城也扔不了几块擂石滚木,便后继无力,靠这样的军队守关,又如何守得住?

  天波府杨家将还在的时候,宋军尚能主动到关外与契丹人列阵而战

  请收藏:https://m.bqu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