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35章 第一个人_迷踪谍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克丽丝塔还从来没见过这么骄狂自大的男人。

  无论萨尔妮的死和他有没有关系,仅仅是他用轻描淡写毫不在意的态度来诉说自己殴打萨尔妮的态度,已经让克丽丝塔无法忍受了。

  “我会写新闻稿,曝光这个卑劣的军官!”

  克丽丝塔一出来便愤怒地说道。

  在她看来,这是自己最有力的武器了。

  “冷静,记者小姐。”孟绍原看着却是并不如何在意:“现在是战争时期,对于前线的那些军官,是采取保护性措施的。你不要忘记‘间谍法’和新闻管制制度。”

  克丽丝塔顿时沉默了。

  这是美国新闻之殇!

  谁说欧美是新闻自由的国度?

  谁说欧美是言论自由的国度?

  防民之口,欧美的严厉程度远超国民政府。

  把控新闻,美国人只要一招就足够了:

  战时新闻政策!

  所谓的“战时新闻政策”,最早起源于英国,在独立战争中为美国所沿袭,并在南北战争中逐渐趋于成熟。

  为了应对南方邦联的挑战,北方的联邦政府迅速设置了由陆军主管的新闻检查制度,并要求所有战地记者在发稿前必须把稿件提交宪兵司令部批准。

  在这一制度的保驾护航下,陆军将领威廉·特库赛·谢尔曼率北方精锐骑兵突袭亚特兰大,引发了一系列人道主义危机,却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无人提及。

  当然,也有一些刺头需要剔除,比如《芝加哥日报》的主编威尔伯·斯托里,因为对《解放黑人宣言》大放厥词,一度被美国军方封了报馆。

  如果说美国“战时新闻政策”在南北战争中还只是针对泄密和某些“不当”言论,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该项政策可被看作是美国政府全面管制新闻的滥觞。

  1917年6月,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间谍法》,明确规定:“凡故意制造企图干扰陆、海军军事行动的虚假报道或错误言论,以及企图在武装部队内部挑动不忠或妨碍征兵的,均将被处以高额罚款或监禁……”

  《间谍法》为美国政府实施强制性的新闻检查提供了法律背书,却被美国邮政总局滥用,成了砍向国内左翼政党和反战团体的一把利刃。

  以违反《间谍法》为由,美国邮政总局先后剥夺了美国境内各大德文报刊、美国左翼党派的机关报和工会刊物的邮寄权。

  很多报纸甚至只是刊登几幅反战漫画,便被取消了邮寄权。

  《间谍法》实施后的很短时间内,全美便有44家报纸丧失了邮寄权。美国政府并未就此满足,很快又根据《与敌贸易法》,对所有海外通讯的信件和电报进行强制检查。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正式参战。

  但战争初期,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境遇,为了不挫伤美国军民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士气,罗

  请收藏:https://m.biiq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