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一七、师生(下)_史上最强大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正一年难得见上一次,徐生洲也懒得和他纠缠称呼的问题,于是边往里边问道:“如果我没记错,你应该是18级博士生吧?毕业了吗?”

  齐和晨亦步亦趋地跟在徐生洲的身侧,事无巨细地汇报道:“毕业了!多亏徐神的指点,我才顺利完成学位论文,还发了一篇SCI三区,去年十二月份通过答辩,拿到博士学位。如今在京城数学与理论物理研究所,跟着林金鑫老师做博士后。”

  林金鑫?

  没听说过。

  徐生洲还是勉励道:“加油!做博士后没有学位论文的压力,趁着这段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做点自己的科研。争取多发一些高质量的论文,积累一点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为以后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谢谢徐神的指点!”齐和晨有些忐忑地问道,“那以后我有什么疑问的话,能去向您请教吗?”

  写完此次研讨会的论文,徐生洲手上已经没什么急活儿。破解霍奇猜想是水磨工夫,自然不用说。博士学位论文打算按照邱院士的指点,集中精力构建完善自己提出的空间遍历理论,也急不得。现在日常主要是听听课、看看资料、找找灵感,多几个人来互相切磋讨论,想来是有益的。

  徐生洲当即点点头:“可以啊!当然可以,而且非常欢迎。元旦之前,工作日我应该都在京城,你可以随时过来找我。我的办公室在哪儿,你应该知道吧?”

  “知道、知道!”

  齐和晨不仅知道,而且是太知道了!本科生就霸占院士的办公室,搁谁都能记大半辈子,更何况他还在这个办公室里对自己“灵犀一指”,一下子就点破了困惑自己半年的难题呢?

  徐生洲又问道:“你既然都来参加研讨会,为什么没看到你的投稿?”

  齐和晨颇为羞愧:“写倒是写了一篇,林老师和侯老师看了都觉得一般,就没有拿出来献丑。我这次来,主要是想听听各位老师、同仁的高见。听说徐神您会在这次会上做专题报告?”

  徐生洲愣了一下:“专题报告?没有啊,就是普通的学术报告。我刚学尹辛模型问题没多久,只是勉强入门,思考得还不深入,正好成老师让我参加研讨会向大家学习一下,我就紧赶慢赶,攒了一篇论文,只当是抛砖引玉。”

  他用“攒”字,确实是分毫不差。

  最开始徐生洲对三维尹辛模型中的相变问题确实有点感悟,但根基不深,感悟自然也就非常粗浅。为了不跌成老爷子的脸面,又花了5000点积分在系统里兑换了5篇相同研究方向的初级学术论文,去芜存菁,取舍之后攒成了现在的论文。在他自己看来,虽然比普通的初级学术论文要高几个档次,却远远不及中级学术论文。

  齐和晨还准备再说些什么的时候,就听有人在前面

  请收藏:https://m.bqu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