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12章 臣坎费齐斯唯大明天子马首是瞻(求_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12章臣坎费齐斯唯大明天子马首是瞻(求订阅!)

  基于这种想法,坎费齐斯掏出了一张地图。

  “尊敬的皇帝陛下,您想要那块地,您自己挑!”

  朱克臧挑了挑眉,这荷兰人还挺识相,原本以为要拉扯一波,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认了。

  朱克臧也没客气,拿了一支笔,左看右看,最后挑中了荷兰开普敦殖民地一块还没开发的土地。

  那就是后世的曼德拉市,这里位于阿尔格湾,大概就是后世南非的东南部。

  这里真正开始发展,是1820年之后。

  当然了,这一刻开始,这座城市就被改名了,叫三宝市。

  以此纪念郑和下西洋。

  有人可能要说了,郑和没到过南非,这样命名不好吧?

  后世米利坚的《生活周刊》杂志,评选了“千年对历史影响最大的100人排行榜”,《生活周刊》杂志地位略低于《时代周刊》,但同样已经是家喻户晓。

  在这份榜单中,只有4个华夏人上榜,其中就有郑和,排第14位,郑和的地位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在外国认对郑和的认知与国内对郑和的认知是有所分歧的,郑和的成就远比我们认识的要高,甚至每个国与每个国对郑和的认知也不同。

  华夏普遍认为郑和下西洋东南最远到了爪哇,向西最远到了东非和沙特。

  《郑和出使水程》是郑和船队对下西洋的经过的详细记录档案,包括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帐目等,但是原始档案已经随着历史的长河丢失了。

  后来只能根据一些相关的史料来了解,例如《西洋番国志》《瀛涯胜览》,这些史料对郑和下西洋的记录有很多不详细的地方,且流传下来的原始本有残缺,所以国内认为的下西洋路线就是根据已知的资料来描绘的。

  在澳大利亚,很多史学家都认为郑和船队航行到了澳大利亚北部,这里生活的土著人,流传着关于“白基尼人”的传说:几百年前这些“白基尼人”从海上漂来,会打捞鱼,和土著人交换食物,有着白色的皮肤(土著人是黑人),土著人还对“白基尼人”做了一些图画,图画上是一些类似郑和船队的船,还有类似明朝的服装。

  在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市,还出土过明朝时期的小佛像。

  在葡萄牙,他们认为郑和下西洋最西处航行到了南非、马达加斯加,葡萄牙是第一个和华夏古代在海上接触的欧洲国家,在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葡萄牙是从西欧开始绕过非洲,经由印度,最后到达了华夏(明朝),所以葡萄牙在这里是非常有发言权的。

  在葡萄牙人的殖民船队探索到南非、马达加斯加时,这里的土著人同样对明朝的“白人”和船队有一些描述,不同于澳大利亚,葡萄

  请收藏:https://m.bqu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