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0章 内外合谋_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0章内外合谋

  轮台城中,张越正心安理得的喝着茶。

  他接连三次上书请求出塞击胡,但都被皇帝否决了。

  既然无法参战,那就把精力转到内政上来。

  轮台发展越来越快,内政管理确实也有些跟不上了。

  随着因巫蛊之祸而被发配到轮台的罪人抵达。

  轮台地区的人口已然突破了二十万大关。

  西域汉军直接控制的人口更是超过了四十万。

  这样的人口规模,即使是放到内地也是一大郡了。

  如果只算丁口,西域汉军控制区已经相当于关东2-3个郡国的规模。

  但汉军在西域还是实行的屯垦和军管制度。

  这样的制度虽然有利于战争动员,但对经济民生的发展却也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

  面对新情况,张越现在正在犹豫是否在西域也推行内郡的乡亭制度。

  “乡亭”制度是我国周代“六乡六遂”制度和汉代“三老啬夫”地方制度的合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古老的“乡治”。

  诸夏的“乡治”源于三代之前,完备于周。

  周代乡遂制度最富盛名。周官大司徒在王城所属的百里之内设立比、闾、族、党、州、乡区划,称之为“六乡”。

  同时还在王城所属百里之外,设遂、县、鄙、酂、里、邻区划,称之为“六遂”。

  乡遂之官多由本地推举,由周王任命。

  汉代地方治理实行乡亭之制,县以下置乡,乡以下置亭,亭以下置里。

  十亭为一乡,乡设立三老、啬夫等职。

  秦汉对地方控制非常严密,动员能力也很强。

  皇权不下县对秦汉、唐这样的古典军国主义国家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秦汉虽然人口远不如明清,但表现出来的国力却强的多。

  这也是秦汉与隋唐帝国能够称霸世界的根本。

  轮台改为内地的乡亭里制度后,实际并不会削弱军事动员能力。

  不过在其它方面,尤其是在财政方面会增加一些压力。

  因为要设置大量的亭长、乡蔷夫等官吏,所以会导致行政开支的加大。

  不过因为丝路贸易的繁荣,实际上西域最不缺的就是钱。

  真正的难点在于轮台的人口非常年轻,有学识之人不多,严重缺乏三老的人选。

  虽然皇帝的诏命中张越在西域有自专之权,但他又岂敢自行设置新的地方制度。

  别看张越在西域如同太上皇一样,但皇帝其实只要一纸诏书就可以把他打落尘埃。

  后世有句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张越在反复衡量之后,决定召集西域六百石以上官员来一次集议。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或许能有更好的办法。

  而且就算是以后出了什么差池,那也是法不责众,有人可以共担风险。

  张越在与左右之人商议之后,下达了集议的命令。

  很快西域各地六百石以上官员皆收到了前

  请收藏:https://m.bqu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